行業總體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出口增長好于總體發展情況,行業地位穩步提升 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我國模具工業克服了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和持續的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沖擊,總體實現了約10%增長,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模具出口保持了較高增長, 2012年全年和2013年1~3月、1~6月與上年同比的增長率分別是24.16%、17.25%和15.89%。
之所以有如此成績,主要有三條原因:一是我國模具行業技術水平提高很快,模具產品性價比進一步提高;二是模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措施得力,成效顯著;三是工業發達國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所需模具向我國轉移態勢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模具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被廣泛認可,行業地位穩步提升。
首先,模具在國民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進一步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例如工信部制定的“三基規劃”開始落實,列入國家和地方支持的模具項目大大增加;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以提高高檔模具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為主的12項技術改造項目通過評審,被列入國家項目,投資強度超過12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各級政府對模具研發項目的經費支持超過1億元,用于獎勵和補貼模具新產品研制、標準制修訂、科技成果和市場開拓的費用也不少。
又如為支持模具出口,財政部制定的新的模具進出口稅號于2012年1月開始施行,模具產品增加了3個稅號,這是近20年來第一次調整模具進出口稅號。
再如商務部在模具行業第一次授牌“科技興貿模具出口基地”,并著手研究提高精密模具出口退稅率和支持模具海外營銷網絡建設的政策等。 同時,模具對產品制造業在產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升質量和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方面所發揮的支撐、保障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進而得到了模具用戶行業,如汽車、家電、IT產品、包裝品等行業的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更可喜的是模具開始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車、船舶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開始發揮作用。